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!”——李白《古风·秦王扫六合》
公元前230年,经过多年的战斗,秦王嬴政终于通过平定吕不韦、嫪毐之乱,成功掌握了朝政大权。自此,嬴政开始全力推动吞并六国的大战,决心一统天下。
从击败韩国到征服齐国,嬴政的统一之路历时整整十年。在这段艰辛的岁月中,他不仅成功吞并了其他五国,也完成了自己的宏伟理想,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“秦始皇”的帝王。与此同时,秦国也最终走到了春秋战国近八百年风雨征战的终点,成为了最后的赢家。
展开剩余85%然而,在秦国初建之时,其最大的对手并非是中原的六国,而是远在西方的西戎部落。作为位于边陲的一个小国,秦国长期面临着西戎各部的不断侵扰,几乎每年都遭遇边境冲突,局势危急。在这种背景下,许多人并不看好这个地理位置险恶、内忧外患的小国,甚至没有将其视为重要的竞争者。
那么,秦国是如何一步步扫清西戎的威胁、消除内外的困扰,进而在战国乱局中脱颖而出的呢?
根据史书记载,早在商朝时期,秦地的嬴姓部落便承担起了防卫西戎的重任,成为了商朝的重要帮手。这个部落的先祖,正是商朝名将飞廉之子——恶来。周孝王六年(公元前905年),秦非子,恶来五世孙,因为帮助周王室养马有功,周孝王便封他为西陲的附属国统治者。自此,秦国的雏形就开始在西陲大地上崛起。
秦非子继承了祖先的土地,并肩负起保护西陲的使命。随着西周的建立,戎狄部落屡屡侵犯中原,西周的边防压力急剧增加,而秦国便成了守卫西部的第一道防线。西戎部落虽地处荒草原,尚未有固定的城池,但其骑马战术高超,行军速度极快,战斗力强悍,令周边各国的防线备受压力。
在西周初期,秦国几乎年年与西戎发生冲突。尽管秦军总能将敌人赶跑,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,秦国陷入了持续的战争状态,根本无法得以休养生息。因此,在这段时间里,秦国不仅没有太多机会发展自身,甚至在面对西戎的侵袭时,常常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。
到了秦非子曾孙秦仲继位时,周朝的统治风雨飘摇。周厉王暴虐无道,导致许多诸侯反叛。当西戎族趁机发动叛乱,秦国面临的局势更加复杂。周宣王即位后,为了稳定西部边防,任命秦仲为大夫,并派遣他率军征讨西戎。秦仲虽面临巨大的压力,但他深知,如果不从周朝获得认可,秦国就永远无法脱离附属国的身份,成为一方独立的诸侯。
经过多次与西戎部落的交战,秦仲终于在周宣王的支持下,带领秦军成功击败西戎,收复了犬丘的土地。然而,西戎的力量依然强大,双方的战争远未结束。在与西戎的斗争中,秦庄公继位后,不仅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事业,还培养了三名子嗣,其中长子世父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干。
世父坚定地宣称:“西戎杀害了我的祖父,若不消灭这些蛮夷,绝不回归!”于是,他将秦国的继承权交给弟弟秦襄公,并亲自率军投入到对西戎的长久战斗之中。经过数代人的努力,秦国在西戎地区逐步适应了艰苦的环境,逐渐增强了自身的实力。
然而,秦国的崛起,得益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——公元前771年,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而做出一系列荒唐举动,包括废立太子和“烽火戏诸侯”,最终导致周幽王被犬戎联手所杀,西周灭亡。周幽王死后,周平王继位,决定迁都东部。为了表达感激,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,并赋予其岐山以西的土地。这一事件标志着秦国从一个附属国,变成了一个独立的诸侯国。
接下来的百余年里,秦国继续在西部与西戎部落展开激烈的战斗,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向东拓展国土。到秦文公时代,秦国已连续获得数十场胜利,逐步控制了包括岐山丰水等重要地区。秦国的军事力量不断壮大,逐步成为仅次于晋国、楚国、齐国的强大国家。
然而,秦国的目标并未止步于西部,东部的晋国成为其重要的竞争对手。在与晋国的较量中,秦国失败了,未能成功染指中原。但这并没有让秦穆公灰心丧气,反而激发了他重新审视西戎的决心。在谋士由余的帮助下,秦穆公再次调整战略,派出名将孟明视,发动了对西戎的全面进攻。
经过多年征战,秦国成功摧毁了西戎各部,先后消灭了十二个西戎国家,扩展了千里疆土,彻底称霸西部,西戎再无能力与秦国抗衡。秦国的实力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提升,战争中的经验与战斗力逐渐转化为其日后的制胜法宝。
到了秦惠文王时期,义渠国的崛起让秦国不得不再次面对西戎的威胁。通过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的结合,秦国对义渠国采取了既强硬又温和的策略。通过长期的拉拢与教育,义渠国虽然名义上隶属于秦国,但其独立性依然存在。直到公元前318年,五国联军与义渠国联合攻秦,秦国迅速化解危机,并最终彻底消灭义渠国,西戎的威胁得以根除。
随着西戎部落的彻底瓦解,秦国不仅保障了自己的西部边疆,还吸纳了这些强悍的战士,使其成为秦军的重要力量。经过几百年的磨砺,秦军的“秦风”成为战场上最为彪悍的力量之一,最终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秦国的崛起,不仅是军事上的成功,更是在百年戎狄斗争中的磨砺,最终成就了秦王扫六合的壮丽图景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